当事人对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一审、二审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最高法发布人民法院服务和保障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典型案例坚持平等保护,营造法治化一流营商环境。在老挝某进出口公司与中国某公司、老挝某贸易公司运输合同纠纷案中,人民法院准确把握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规则,依法确定和适用准据法判断债权转让效力。体现了人民法院正确适用冲突规范,为国际民商事交往提供稳定、可预期的司法保障,积极营造有利于开展国际贸易和跨境投资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紧盯提质增效 力促“官民和谐”行政诉讼程序空转问题如何解决?行政案件上诉率与申请再审率高如何降低?行政案件裁判尺度如何统一?助推法治政府建设如何更有成效?应对新时代行政审判工作面临的种种考验,改革必须奔着问题去,迎着困难上,且看人民法院
公司法定代表人将公章和个人名章交于他人保管或控制,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均视为赋予他人对外使用公章的权利
一审判决生效后,未上诉的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人民法院是否应予受理,对于无正当理由未提起上诉且二审判决未改变一审判决对其权利义务判定的当事人,一般不应再为其提供特殊的救济机制,否则将变相鼓励或放纵不守诚信的当事人滥用再审程序,从而使得特殊程序异化为普通程序。这不仅是对诉讼权利的滥用和对司法资源的浪费,也有违两审终审制的基本原则。因此,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未提起上诉且二审判决未改变一审判决对其权利义务判定的,人民法院对其再审申请依法不予受理。
最高法发布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典型案例某珍珠商行虽然取得进口许可,但是进口的大凤螺贝壳因脏污、有异味被鉴别为固体废物,被大鹏海关责令退运,因此该珍珠商行的行为构成违法,被大鹏海关处以罚款。人民法院依法支持海关执法行为,阻止固体废物入境,这一举措既对商家在进口货物、物品时必须要严格依法依规办事、尽到审慎注意义务起到警示教育作用,也为捍卫国门生态安全筑起了一道司法防线。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2024年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发布了2024年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典型案例。该批案例覆盖了专利、商标、著作权、反不正当竞争、商业秘密等案件类型,涉及生物医药、AI技术、网络游戏等行业领域,进一步明确了相关裁判规则,彰显了司法裁判对行业发展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
将空白合同或留有空白内容的合同交于合同相对方的,应视为对合同内容的概括性授权以下案号的民事裁判文书:(2023)最高法民申1889号、(2020)最高法民申5986号、(2020)最高法民申5948号、(2020)最高法民申1111号、(2018)最高法民申3112号、(2015)民申字第1654号等。
人民法院报评出2024年度人民法院十大案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对“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作出专门安排,提出具体要求,明确了进一步深化司法改革的目标和任务。人民法院全面贯彻全会精神,结合审判工作实际,及时出台《人民法院第六个五年改革纲要(2024—2028年)》,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法院改革细化为9个方面45大项改革内容、200余项具体改革任务。
再审申请人刘发旗因与被申请人贾永秀合资、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纠纷一案,不服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2020)冀民终554号民事判决,向本院申请再审。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了审查,现已审查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