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审申诉律师网
 
再审申诉研究专栏简介

再审申诉常识与研究,当事人申请再审、检察监督(抗诉和再审检察建议)和法院依职权再审为启动再审的三种方式,但无论立法本意还是案件数量,当事人申请再审无疑最主要的再审启动方式。

  • 行使代位权是否需要主债权和次债权均达到确定的状态
    日期:2024-06-30 点击:3次

    行使代位权是否需要主债权和次债权均达到确定的状态本院审理的主要问题是:招行泰然支行的再审请求是否超出原审的诉请;招行泰然支行能否向人保南通分公司主张代位权;人保南通分公司应否承担保险赔偿责任。

  • 法院“阅核制”应当慎行——兼论审判监督管理的合理限度
    日期:2024-06-21 点击:37次

    法院“阅核制”应当慎行——兼论审判监督管理的合理限度我国的治理包括司法管理一直体现出“行政强势”的突出特征,改善下级工作质量,即须加强上级审核把关,且易形成路径依赖。在此制度背景之下研讨法院“阅核制”问题,并由此探析审判监督管理的合理限度,既有现实的、局部的意义,又不乏长远的、普遍的价值。

  • 法律解释中的词典解释及其运用规则
    日期:2024-06-11 点击:2次

    法律解释中的词典解释及其运用规则司法实践中,很多法院在裁判理由中“显性”提及与展示词典解释的过程,不仅用来定义法律术语、澄清法律概念含义、解释法律文本的句法结构,而且经常为司法论证提供权威性论据,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功能。然而,法院当下运用词典解释的客观标准与规则很不明确,导致了词典解释运用不当的问题。为规范词典解释的运用,法院应当秉持方法论自觉,构造体系化的运用规则,即基于解释对象的性质确定词典的选择标准,依据法律解释的要求采用语境解释方法,根据司法论证的目标选择论证方式。

  • 两审终审制已被再审和申诉制度冲击得名存实亡,终审不终已成常态!
    日期:2024-06-04 点击:18次

    两审终审制已被再审和申诉制度冲击得名存实亡,终审不终已成常态!我尚无直接办理一审案件的审判经验,参加合议庭办理的二审案件也屈指可数,对当前一、二审案件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如何解决的看法,主要是从参加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会议和第二巡回法庭的主审法官会议以及办理刑事申诉案件及民商事申请再审案件中获得的,是否成熟还没有把握。

  • 司法人员是人不是神,不可能不办错案!
    日期:2024-03-25 点击:14次

    关于错案认定的程序,依据刑法及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主要靠申诉、抗诉和审判监督程序。至于上下级法院是否认识一致,这不是一个问题,因为刑事诉讼法规定得非常清楚,那就是上级法院说了算。下级法院讲这个案子没错,如果上级法院最后认为这个案子错了,那就是一个错案。

  • 审理与指导性案例类似的案件时,应当参照指导性案例,违背的可推翻
    日期:2024-02-05 点击:11次

    审理与指导性案例类似的案件时,应当参照指导性案例,违背的可推翻一个裁判违反了指导性案例,就一定会违反指导性案例所适用的法律规则或原则精神。这个裁判本质上不是因为违背指导性案例被推翻,而是由于其违背指导性案例所适用的法律而被推翻。

  • 审判监督程序的实践合理性及其法定化
    日期:2024-01-22 点击:13次

    审判监督程序的实践合理性及其法定化审判监督程序与第一审、第二审程序审理的直接对象存在差异,即使依法“依照”审理也不可忽视其程序间的差异,但是司法实践中将审判监督程序与第一审、第二审程序有所混同是常见现象。依照第二审程序进行的审判监督程序一旦判决或者裁定之后,全案应处于“终审”状态,不发生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依第一审程序重新审理的问题,就此言之,《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472条第1款第四项对于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撤销原判、发回重审的规定,存在法律依据供给不足的问题。

  • 认定事实错误与适用法律确有错误
    日期:2024-01-22 点击:16次

    认定事实错误与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程序性救济先解决是否符合立案条件再解决民事实体权利义务事项。所以适格主体是程序性救济的前置条件。简单地说,适格主体就是诉讼程序中的原告、被告是否正确,仲裁程序中的申请人和被申请人是否正确。原告和申请人搞错了,不符合立案条件。

  • 最高法、最高检民事再审检察建议案件若干问题意见的解读
    日期:2023-12-31 点击:14次

    最高法、最高检民事再审检察建议案件若干问题意见的解读2023年11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规范办理民事再审检察建议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共十四条,自此开始,作为检察机关对同级审判机关生效民事裁判进行监督形式之一的检察建议,不仅做到了有法可依,也做到了有章可循,紧密结合民诉法、民诉法解,使得司法实践中更容易操作、把握,这是全国法检机关在大量办理检察建议监督民事案件的广泛实践基础上的经验总结。

  • 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日期:2023-12-26 点击:13次

    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只有人民法院享有定罪权,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无罪推定原则的精神。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有罪推定观念还有相当的影响。因此,我国贯彻“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原则,尚需要进一步更新观念和完善法律。

推荐律师

 
 
 
 
 

扫一扫,关注

电话:13691255677